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长江经济带同一带一路统筹衔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6-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引 言 一、长江经济带同“一带一路”统筹衔接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一)有助于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纽带作用,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长江经济带同“一带一路”统筹衔接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一)有助于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纽带作用,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

(二)有助于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地位,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大空间更强动力

(三)有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四)有助于更好释放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和上中下游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同“一带一路”统筹衔接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短板

(一)现实基础

    1.通过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实现与“一带一路”全方位衔接和持续拓展

    2.长江经济带是中欧班列的萌发地、主力军,支撑中欧班列成为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的重要战略通道

    3.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的自贸区等开放平台数量和层次不断提升,引领区域沿海内陆高水平开放

    4.长江经济带有关省份、企业推动实施的境外园区起步早、质量高、影响大,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当前存在的短板

三、推动长江经济带同“一带一路”统筹衔接的总体思路

(一)突出特色和贡献度,把握准“三大定位”

(二)强调整体和支撑性,设计好“五大路径”

四、推动长江经济带同“一带一路”统筹衔接的战略重点

(一)围绕中心城市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枢纽

(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三)依托自贸试验区网络和境外合作园区,推动内外生产体系和经贸环流有机衔接

(四)打造绿色化高端化现代产业体系

(五)打造“长江”重大论坛会展平台矩阵,引领“一带一路”知识和理念交流

(六)加强境外园区建设,促进企业协同有序“走出去”

文章摘要:长江经济带沟通“一带”和“一路”,战略地位重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同“一带一路”统筹衔接,可以为国内大循环拓展空间,也能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动力,能够形成战略叠加优势,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新形势,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产能、市场、跨境园区、人文交流等优势,突出“整体统筹、内外畅通、绿色低碳、产业为要、面向未来”策略,依托中心城市打造与“一带一路”融合的战略支点和枢纽;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水平,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增强陆海双向开放能力;拓展经济战略纵深,提升自贸试验区开放势能,推动自贸区网络与境外园区网络对接嵌套;加强新能源、数字经济、健康等领域合作,打造一批“小而美”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办好用好重大论坛平台作用,努力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主动脉,深化“一带一路”投资经贸合作的主力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实践地。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刘保奎 张舰 

论文DOI:10.19625/j.cnki.cn44-1338/f.2022.0028

论文分类号:F127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qikandaodu/2022/0621/1704.html



上一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习近平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下一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长江经济带农业环境全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