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长江生态航道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研究背景 长江干线航道自云南省水富县起至长江口50号灯船,全长2 838 km,是唯一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运主通道,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天然航道。依托黄金水

1 研究背景

长江干线航道自云南省水富县起至长江口50号灯船,全长2 838 km,是唯一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运主通道,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天然航道。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支撑,长江航道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江自然条件复杂,其上、中、下游及河口段的河道特性差异性很大,导致航道条件也各不相同,水位、水深、流速、泥沙等要素变动频繁,通航环境十分复杂[1],具有制约因素多、治理难度大的特点。针对长江航道的碍航问题,特别是三峡蓄水后的新变化与新问题,“九五”以来相关部门对长江干线航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经过20余年的航道整治建设,长江干线航道全部建成Ⅲ级以上高等级航道,主要碍航问题得到解决,通过能力与货运量实现大幅度提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但是传统的炸礁、疏浚、筑坝、守护等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有一定影响[2-3]。炸礁与疏浚工程会扰动河床底质和水体,产生悬浮颗粒物,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空间;筑坝与守护工程改变水体天然流态和河床基质,破坏鱼类的索饵肥育及繁殖场所,干扰植物生长[4-5]。而且以往的航道治理还大量采用硬化覆盖的方式,增加了河床不透水面积,不仅切断了水体中的生物链,还对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造成毁灭性破坏,破坏生态平衡,使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显著降低。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出流域经济发展要把生态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在此背景下,长江航道建设在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生态航道建设将是长江航道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因此,对长江生态航道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十分重要。

2 生态航道的概念

生态航道是在生态学、水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欧美国家关于生态航道的研究与应用较早。1965年德国就开始采用种植植被的方式对莱茵河进行生态护岸[6],1983年,德国学者Seifert[7]提出一种考虑构建自然景观的河流治理理念,称为“近自然河溪整治”(Near Natural Torrent Control),在这一理念引导下,莱茵河在航道整治中开始采用无混凝土或混凝土和植被相结合的护坡材料与结构。实践表明,这种护坡方式不仅能满足河道整治需求,还能带来较高的生态景观价值,同时也减少了后期的维护修缮费用[8]。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将天然植物和人工材料相结合应用到土木工程当中,提出了生态护坡的概念[9-11]。从2001年开始,美国密西西比河管理单位在多个航道整治工程中建造了一种特殊的“V”型坝结构,该结构不仅能满足深化航道和减少疏浚的需求,还能提高河流物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研究表明,圣路易斯港河段建造的“V”型坝显著增加了鱼类的越冬栖息地、浅水栖息地和物理水生生境多样性[12]。日本学者在20世纪末提出了生态河堤理念,针对其国内中小河流为主的特点,发展形成了自然型、半自然型和人工型3类生态护岸技术,在工程中大量采用自然植被、石材和木料构建河堤, 有效促进了地下水的渗透和水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水边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13-14]。

我国水生态治理及生态航道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河流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依靠监测河流的物理和化学水质指标,这种不考虑水文指标和生物指标的环境理念,并不适用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管理[15];② 2005年左右,基于“河流健康”评价的河流生态管理在我国开始流行,“河流健康”[16]既包含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健康,也包括了河流的水利、航运、防洪等社会功能完整性,但河流的航道功能并非该方法的重点内容,长江水利委员会建立的健康长江评价体系[17]便是代表之一;③ 到2008年,专门针对我国内河航道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理念开始形成,“生态航道”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国内学者对生态航道也开展了大量研究。董哲仁从用水需求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将水工学和水生态学相结合,提出了“生态水工学”(Eco-Hydraulic Engineering)的概念[18];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初步提出了长江生态航道基本定义和科学内涵[19];倪晋仁等综合航运功能、生态功能和河流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了生态航道理论框架[20];我国在西江航道也开展了一系列生态航道研究,在生态疏浚施工方面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施工过程控制措施,并在工程实践当中取得了较好效果[21]。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qikandaodu/2021/0115/527.html



上一篇: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
下一篇:内河航道建设和航道治理工程措施研究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