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三峡集团助力长江经济带高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三峡大坝泄洪场景。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宜昌6月19日电 (黄盛)从“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的设想,到“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三峡大坝泄洪场景。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宜昌6月19日电 (黄盛)从“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的设想,到“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磅礴诗篇,矗立在长江西陵峡谷的三峡工程,犹如一座历史丰碑,凝结着中国人的奉献精神、集体智慧和技术进步。

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至此,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如今,站在三峡工程坝区观景点坛子岭登高远眺,万里长江奔腾,巍然大坝屹立。靠劳动者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这项世纪工程,正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砥柱”

今年5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区域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两湖水系多条支流发生超警洪水,中下游干流水位较历史同期偏高。“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利器,为迎战长江中下游可能发生的大洪水发挥出关键性作用。”三峡集团枢纽梯级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三峡工程多次经受住了大洪水的考验。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也是三峡工程最大的生态效益。兴建三峡工程之后,在上游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库,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来的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使荆江地区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确保了荆江河段的安全,增强了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使洪患及分洪措施引起的环境恶化、灾后疫情等问题也得以化解。

三峡水利枢纽左岸电站厂房。受访者供图

截至2020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61次,拦洪总量超过1910亿立方米。抵御了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立方米每秒流域性大洪水。

据中国工程院关于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的估算,三峡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88亿元,工程防洪减灾效益显著。三峡工程防洪补水功能的发挥,使长江经济带具有了坚强的生态屏障,也使得广袤富庶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150万公顷耕地和城镇得到了保护,更让数千万居民得到了安全的居住、发展环境。

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走进位于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大型控温养殖车间,一尾尾中华鲟幼鱼在可以调节水温的孵化装置里欢快地嬉戏。待成长到一定阶段,它们将被放归自然。

“截至2020年,我们已累计向长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62次,总数超过503万尾,有效补充了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说,中华鲟研究所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等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苗种培育、洄游监测等全周期的中华鲟保护体系。特别是2009年,世界上第一尾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子二代苗种在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诞生,标志着中华鲟这一古老物种终于摆脱灭绝的危境。

即将向长江放流的中华鲟。 受访者供图

不仅1.4亿年前就已存世的中华鲟,60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的、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珙桐等一系列珍稀动植物,如今也在三峡集团打造的“生态公园”里安下了家,并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不断扩大了种群资源,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走进三峡坝区的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荷叶铁线蕨等众多来自远古时期的珍稀植物,迎着轻风欢快起舞。在这个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植物研究中心里,育苗荫棚、智能化日光玻璃温室、智能化PC阳光板大棚等一应俱全;科研楼里,光照培养室、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植物病毒检测仪等科研设备应有尽有。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表示,植物研究所采取特有珍稀植物保护与陆生生态修复相结合方式,开展三峡库坝区植物保护工作。截至2018年底,三峡库区的560种珍稀植物已全部得到有效保护,没有一种植物灭绝。截至2020年12月底,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长江特有珍稀植物达到1181种,累计繁育特有珍稀植物约18万株。

中下游淡水资源的“银行”

去年10月28日14时,三峡水库顺利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蓄水完成后,水库在今冬明春的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中下游补水,不仅可以改善航行条件,还可为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安全保障。”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水库管理部高级工程师高玉磊说,三峡水库的淡水资源,正在显著改善着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状况。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zonghexinwen/2021/0620/1341.html



上一篇:武汉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超1400万剂次,长江日
下一篇:长江日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引领全国房颤中心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