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高桥古镇松饼香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桥松饼因高桥镇而得名。高桥,原名清溪,宋代建镇。因地处浦东最北端,黄浦江、长江、东海三水交汇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美名。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也孕育了诸

高桥松饼因高桥镇而得名。高桥,原名清溪,宋代建镇。因地处浦东最北端,黄浦江、长江、东海三水交汇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美名。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也孕育了诸多美食: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四宝”享誉沪上多年。其中,尤以松饼最是工艺独到,堪称糕点中的一朵奇葩。

虽说高桥松饼名声在外,但由于它几乎全赖手工制作,产量有限,加之酥皮一碰就碎,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破相。因此,真正上好松饼的主要“根据地”仅局限于在高桥一带。

前年初秋,我有机会到高桥一游,也就是那次,在当地一家老字号首度见识到了仰慕已久的高桥松饼。店是家老店,门面却极小,还躲在犄角旮旯处。若非我事先已打听详尽,贸然去绝难找到。别看小店“硬件”简陋,口碑却颇佳。我到店里不多时,便有数批执着的顾客寻味而至。

从外观上看,高桥松饼浑圆小巧,表面乳黄,饼边雪白,模样与苏式月饼并无二致。那它的特点又在何处?好奇之下,我不由得向店家打听起这松饼的来历。

据店家告知,松饼源于早年当地民间善做塌饼的习俗,其实是塌饼的“升级版”。作为一款高桥名点,松饼在选料上是相当严苛的,在产地、品种、质量、规格等方面都有讲究。譬如豆沙松饼,赤豆必须是崇明的沙赤或苏北的大赤豆;油原来用的是苏北肉猪的一级板油,熬成香醇雪白的猪油,近些年从健康方面考虑,多改用精制油;面粉则需富强粉或者一级标准粉。

除了选料,高桥松饼的工艺也相当精细。为了做出好吃的松饼,高桥镇上的松饼店家都坚持真材实料。豆沙一定要由自家炒制,绝不会去市场上买现成的,因为那里面十有八九加了防腐剂。在他们看来,如果无法保证馅心的质量,也就称不上真正的高桥松饼。

好的高桥松饼,酥皮品质至为关键。那自然分层、层层薄如纸的酥皮秘诀,在于制作时用了两种面团:一种是油酥面团,另一种是水酥面团。至于要将松饼做出著名的8个到12个层次的关键,则取决于反复擀皮(行话称“开酥”)的工序,而这道工序又是绝对无法用机器代替的。

听完店家热情的介绍,我当场拿起一枚豆沙松饼。尚未入口,一股油香已悄然入鼻。再看手中的松饼,其外皮有着丰富的层次,层与层之间又带一点缝隙,稍一拿捏已片片开裂,窸窸窣窣地掉。

轻咬一口,那一抿即化的酥皮,松绵香糯,伴着包裹其中甜美细腻的豆沙馅,唇齿香浓,美味便于此时开始在口腔内绽放开来。待得一个落肚,仍觉意犹未尽,又试了一块枣泥馅的。那枣泥并非以往印象中的纯枣泥,带了些许白莲蓉的颜色,夹杂着大枣的点点红色,浓郁的枣香混合了猪油香,滋味甜肥,回味悠长。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个地方的饮食,往往和当地人有着相似的秉性。作为一种风味小食,松饼深深地打上了当地的民俗烙印。虽精工细作又不失实实在在,一如此地的高桥人,品质含蓄,淳朴温雅。

高桥松饼因高桥镇而得名。高桥,原名清溪,宋代建镇。因地处浦东最北端,黄浦江、长江、东海三水交汇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美名。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也孕育了诸多美食: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四宝”享誉沪上多年。其中,尤以松饼最是工艺独到,堪称糕点中的一朵奇葩。

虽说高桥松饼名声在外,但由于它几乎全赖手工制作,产量有限,加之酥皮一碰就碎,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破相。因此,真正上好松饼的主要“根据地”仅局限于在高桥一带。

前年初秋,我有机会到高桥一游,也就是那次,在当地一家老字号首度见识到了仰慕已久的高桥松饼。店是家老店,门面却极小,还躲在犄角旮旯处。若非我事先已打听详尽,贸然去绝难找到。别看小店“硬件”简陋,口碑却颇佳。我到店里不多时,便有数批执着的顾客寻味而至。

从外观上看,高桥松饼浑圆小巧,表面乳黄,饼边雪白,模样与苏式月饼并无二致。那它的特点又在何处?好奇之下,我不由得向店家打听起这松饼的来历。

据店家告知,松饼源于早年当地民间善做塌饼的习俗,其实是塌饼的“升级版”。作为一款高桥名点,松饼在选料上是相当严苛的,在产地、品种、质量、规格等方面都有讲究。譬如豆沙松饼,赤豆必须是崇明的沙赤或苏北的大赤豆;油原来用的是苏北肉猪的一级板油,熬成香醇雪白的猪油,近些年从健康方面考虑,多改用精制油;面粉则需富强粉或者一级标准粉。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qikandaodu/2020/1216/503.html



上一篇:酸菜鲶鱼
下一篇:江鲜鲥鱼味最美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