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在朝霞杂志工作的回忆上(4)

来源:长江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版式基本确定后,就着手封面设计了。萧木亲自出马,找了曾经是《支部生活》的同事、时任出版社办公室主任的陈坤生出面,约请了一些美术家设计了多

版式基本确定后,就着手封面设计了。萧木亲自出马,找了曾经是《支部生活》的同事、时任出版社办公室主任的陈坤生出面,约请了一些美术家设计了多种封面图案,最后由写作组朱永嘉等领导选定。这是一幅浅色的长条形图案,比较朴实大方,封面的左下方设另一颜色的小横条,横条上标明“上海文艺丛刊”几个字,字的左边,画上红底的小方块,中间是一支笔和一朵花,象征着笔头生花。

封面是确定了,但在为第一辑起书名时却颇费周折。应该说,按当时的质量标准,第一辑中有多篇作品是不错的,如萧木化名清明写的《初春的早晨》、段瑞夏的《特别观众》、刘阳和华彤的《理想之歌》等,都是较好的作品,究竟以哪一篇题目作书名好呢?大家正在七嘴八舌议论时,陈冀德深思熟虑后说,每辑书名既要考虑到该篇作品的质量,又要注意到题目本身是否具有代表性,能不能吸引读者的耳目。她建议以胸科医院作者史汉富的小说《朝霞》为第一辑丛刊的书名。作者是第一期学习班的成员,他以崇明新海农场知青叶杏珍的先进形象为原型,写成了短篇小说《朝霞》。作品塑造了一个甘愿身处异乡艰苦创业的知青典型,作品取名《朝霞》,早晨的彩霞,象征着朝气蓬勃、努力进取,作为第一辑的书名,含意深远。而且与长条形的封面设计,如道道霞光,十分投合。于是尽管算不上是这一辑中最好的一篇,也就一锤定音。书名确定之后,接着就请了一位姓费的书法家在封面上写了飘逸秀丽的“朝霞”两字。往后每一辑的书名基本上就按照这个原则确定。

1973年5月,作为《上海文艺丛刊》第一辑的《朝霞》正式出版,扉页内首张内页上,刊了1949年9月毛泽东应《人民文学》主编茅盾之请,为创刊所写的题词手迹“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目录页的后面,用道林纸附了一幅陈逸飞作的彩色油画《秘密读书室》,描绘了鲁迅在一个小房间内聚精会神秘密读书的情景。该书的末页上发表了《致读者》,表明出版此书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和推动创作队伍的发展”,但在今后来稿的要求上,除了对作品的各种形式罗列了一下外,在内容要求上比较笼统,只是希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夺取文艺革命的更大胜利”,可见当时的办刊思想很简单,只要是认为好作品就行。

第一辑丛刊出版后,由写作组出面向张春桥、姚文元以及市里的领导马天水、徐景贤等送了书。据陈冀德说,这行动带有试探的性质,摸摸领导的反应。但是据我估计,这些领导除了徐景贤外,并不清楚该书与写作组的内在关系,所以他们像收到其它出版单位送的书籍一样,并未特别注意。倒是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丛刊的出版发行,是适应了广大的读者和作者的迫切需要。初印30万册,但这个数字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又迅速加印了15万册,还不够,到1974年3月,又加印了10万,累计印数达55万册,可见当时的影响不小。这是事先并未想到的,而更未想到的是从此引来了大量来稿。全国各地有相当一部分作家或具有坚实写作基础的作者,苦于多年缺少作品的出版途径和刊发园地,因此一当获悉上海人民出版社有丛刊出版,就纷纷主动来稿,文艺读物编辑室的编务员,每天把大量来稿送到我和欧阳的桌上。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来稿,迫切需要增加人手。我们向陈冀德提出后,陈表示她也早有此意。于是经过磋商,最早投入我们编辑行列的是空军部队作者林正义,即我们刚来报到时一起参加议论筹办丛刊的那位同志,接着又把曾经借调在《解放日报》编辑过副刊“朝花”的姚克明,无线电十八厂的技工段瑞夏,陆续借调到丛刊,正是这些同志,在丛刊的初创时期,日夜操劳,从大量来稿中,发掘出不少可供发表的作品,丰富了丛刊的内容。

随着编辑人员的增多,编辑程序不能像开初一样打糊涂仗,大体上有个分工,于是陈冀德于1973年7月20日,把我们召集到写作组,在研究工作之前,先传达了朱永嘉对刊物分工的决定。为了区别传统的编辑机构,编辑部内不设立主任副主任等职务,也没有主编副主编。为了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由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书记是工宣队员马树生)欧阳文彬负责政治思想领导,编辑部的行政和业务工作,包括刊物的版面安排,发排稿子,印刷出版等由我负责。

会后我找陈冀德个别谈了一下,我建议不要如此分工,所有政治和行政工作,由欧阳一人总负责,我可以协助她工作。可是陈冀德未予采纳,说老朱已定,不要再改了。

文章来源:《长江丛刊》 网址: http://www.cjckzzs.cn/qikandaodu/2021/0415/964.html



上一篇:任中敏散曲丛刊的文献学价值
下一篇:清代闺秀诗话丛刊出版

长江丛刊投稿 | 长江丛刊编辑部| 长江丛刊版面费 | 长江丛刊论文发表 | 长江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